​“洒满阳光的青春——百名青年逐梦新时代的故事”系列报道丨新农村的“兴农”人|每日速讯
2023-05-27 09:27:36来源:宿迁网

宿迁网讯(记者 仲文路)“最近这段时间,葡萄保果完成并进入果粒膨大期,需要及时增大肥水供应,此时应以氮肥为主……”小满过后,天气逐渐炎热起来。站在温室大棚中,不一会儿便会觉得酷热难耐,但37岁的朱政却一脸欣喜,对他来说,葡萄即将迎来丰收。


【资料图】

朱政,泗阳县三庄镇人。从2013年回到泗阳至今,他将自己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投在了这片土地上,从芬芳的土地里找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与使命。这个奋斗过程,他用了10年。

因对土地有着别样的热爱,大学时,朱政便选择了园艺专业。“大学毕业后,我留在南通市的一家公司从事农事管理,那时候的月薪大约四五千元,对于一个农民的孩子来说,这算是高薪了。”朱政回忆道,那个时候,公司有位老师傅专门栽种葡萄,从他那儿朱政学到了许多关于葡萄的管养知识,也萌发了回家种地的想法。

2013年,朱政再也按捺不住那颗想家的心,便辞掉工作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家乡。

“当父母得知我要回家种地时,都表示不理解。他们认为,好不容易走出农村,咋大学毕业又要跳回‘农门’?”朱政说,其实,他早就想好了,回来种植葡萄,改变父辈的传统种植模式,采用全新的营销理念,走上一条科技创新与“三农”融合的致富路。

2013年年底,朱政在三庄镇民主村承包了34亩地,在那儿“种”上了自己的希望。没有钱,就找亲朋好友凑;没有工人,就自己干,一天只睡五六个小时;没有高级钢化玻璃大棚,就手工搭建简易塑料大棚……凭借着一腔热血和一股韧劲,朱政的家庭农场慢慢有了雏形。

“一开始,我主要栽种的是葡萄和草莓,还顺带种了一些樱桃、梨、桃等果树。”朱政回忆道,葡萄、草莓等长势一直顺风顺水,但是樱桃却接二连三遇挫。“起初,我从外地引进2000棵樱桃苗,由于对管养技术不熟悉,导致死了三分之二的小苗,后来,我又继续买,结果又损耗了一半以上,直到第三年再次补齐樱桃苗,这才慢慢摸索出其中的门道。”朱政说,质量就是市场,品牌就是竞争力。他重视打造农产品品牌,先后申请数个商标,他种植的草莓、葡萄先后通过绿色食品认证。

3年后,朱政的“希望”开始陆续结果。2016年,葡萄开始丰产,那一年销售额就达到了16万元。这几年,葡萄、樱桃等销售总额一般能达到30余万元,带动当地1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就业。

“本来,我们的产品只销售到周边的水果店,但我总希望把自己的产品直接送到市民的餐桌上。”朱政积极开拓本地市场,购买了相机、补光灯等道具,通过自己制作短视频,在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进行宣传,如今粉丝已有近万名。

“果子成熟时,每天能吸引几十人前来采摘,节假日人流量更大,每天的销售量能达几百斤。”朱政说,他的果子基本不用出门推销,还未成熟,订单便会纷至沓来。

在朱政的微信朋友圈里,精彩记录着他田间地头里的缤纷色彩:绿色、紫色的葡萄,黄色、红色的樱桃,绿色的梨子……一年四季,这边唱罢那边就登场的枝头美味,构成了他忙碌充实的田园生活。除此之外,朱政还利用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果树种植生产管理经验,热心又毫无保留地为周边农户提供技术咨询等服务。“朱政是个热心人,常常免费为我们双渡社区提供技术支持,他将自己多年来所掌握的果树种植经验和技术,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了我们。”三庄镇双渡社区党支部副书记云光先说。

自2013年以来,朱政先后为泗阳9家大型农业种植基地和家庭农场(合作社)提供技术指导,总占地面积超千亩,辅助6户本村村民利用家前屋后空地种植葡萄、樱桃等经济作物,发展“庭院经济”带动近百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。朱政的农场还承接技术培训20余次,培训人数超1500人。与此同时,朱政先后被表彰为省乡土人才“三带”新秀、“宿迁市劳动模范”、“泗阳县十大杰出青年”等。

“2021年,我的土地承包面积扩大至300亩,并栽种上了梨树和樱桃树,目前已建成1000平方米玻璃大棚1个、双层连栋温室大棚8个、单层连栋大棚1个,现代化农业种植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。”朱政说,“到农村去”已成为当代年轻人中的一股新潮流。他相信,随着科技发展势头越来越猛,新农村的土地将更广阔,“兴”农村也将成为更多年轻人的目标。

标签:

下一篇: 最后一页
上一篇: 长城「杀迪」目的何在?-世界快讯

相关新闻

保险时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