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代的变革,社会的进步,总会在个体上有所投射。7月4日起,金山区融媒体中心全媒体推出“蹲点日记”系列报道,派出多路记者走进基层、走进现场、走进金山市民的日常生活;深入街道乡镇、工业园区、田间地头,蹲点探访金山的风土人情、社会百态、发展之困……记录下群众的所思所求,敬请关注。
【资料图】
第⑧期
我是入殓师
生老病死,时至则行。生命诞生之际,医生是迎接新生命的“白衣天使”,而在生命走向尽头之际,入殓师就成为了送行的“摆渡人”。入殓师是一项冷门又神秘的职业,他们的工作内容具体是什么?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感悟呢?带着好奇,我联系到了金山区殡仪馆的两位入行十年的入殓师,和他们进行了一次对话。
初次来到金山区殡仪馆殡殓部,长长的走廊显得格外阴凉。入殓师孙军、钱红连在大厅里与我打了照面,大家默契的没有说出那句“你好”,点头示意后,他们带我来到了走廊尽头,这里就是遗体化妆间,也是入殓师们的主要工作场所。
这里稍显空荡,但房间内弥漫着阵阵香气。钱红连解释道:“有时候会有高腐遗体需要做修复,给我们配置喷香机,也是让我们工作的环境能好一点。”随着走廊上推车声响,孙军、钱红连立马走了出去,进入了工作状态。
征得逝者家属同意后,我与孙军、钱红连一同进入了遗体化妆间。工作中,他们之间的交流不多,但却环环相扣、井井有条,抬棺、穿衣、理发、铺花、化妆......这些流程比我想象中更加繁琐,每个人都需要扮演“搬运工”“服装师”“理发师”“花艺师”和“化妆师”的角色。
“作为男性,一开始感觉插花、化妆挺难的,就是硬着头皮跟老师傅学,然后自己多练习。”钱红连一边熟练地给遗体化妆,一边说:“干这行也有十多年了,现在看一下遗体的状态,就知道该调什么样的颜色最合适。”
油彩、画笔、调色盘……这看起来更像是美术生使用的画材,而不是大众常用的化妆品。钱红连告诉我,大家的脸都是有温度的,平常的化妆品更好附着在脸上,但是遗体没有温度,而且从冷库出来的遗体,大多会析出一些水分,油彩的上色性和防水性更加好,也更适合为遗体上妆。“他们没有温度了,但我们想做有温度的事情,让他们更有尊严、更体面的离去。”钱红连说。
传承,在入殓师这个行业显得尤为庄重严肃。在与遗体“打交道”的十余年里,入殓师孙军与钱红连对入殓师这一职业有了不同的看法,在访谈中,他们向我袒露心声,道出了作为入殓师的酸甜苦辣。
关于入行初体验,孙军说:“我原先就是区民政局的员工,当时说要调动到殡仪馆,心里还是有负担的。我个人对遗体没有太多的恐惧,自认为胆子还算大的,我还特意去看了那部电影《入殓师》,但真的来了,还是有一点点畏惧,感觉这份职业还是需要一定勇气的,不是谁都能去做的。”
钱红连表示,他是金山本地人,退伍回来想找份工作,就来应聘了。“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,就看到一个车祸去世的人,子女都围在旁边哭,我就也跟着流眼泪,毕竟生命可贵,忍不住就共情落泪了。”
对于外界的目光,孙军表示,他很幸运,朋友、家人都比较理解他。他也问过儿子的意见,怕儿子心里有想法,但儿子内心蛮强大的,很支持他的工作。
钱红连说:“一开始,我的长辈们会有点介意,每天下班回到家都会让我先去洗洗手,去厨房里待一会儿,现在也不介意了。朋友们知道我在殡仪馆工作,我就说是在这里做财务的,怕他们知道我做入殓师会觉得害怕,出去喝喜酒也不愿意跟我坐一桌。”
“我们和其他服务行业最明显区别就是服务用语的使用,家属过来我们不能说‘你好’,我们只能说‘有什么可以帮你的’。我们的工作场所本来就是一个比较严肃的场所,要有最基本的职业素养。”孙军说。
“在这里工作,最大的不同就是打不到车、叫不到外卖。通宵修复遗体的时候,半夜会肚子饿,我就软件上点外卖,就算等一两个小时也没人接单。打车也一样的,一看是金山殡仪馆,就不会有司机接单了。”钱红连说。
很多人都会好奇,这份工作比较特别,是不是工资待遇也非常好。“现在殡仪馆的收费都非常透明,并没有所谓的外界传言的‘天价收入’”,钱红连说。
对于未来的规划,孙军说:“我觉得我们做的还不够。看到很多人碰到家里有人过世,却不知道怎么联系找到我们,我们能提供什么服务、收费是怎样的,还需要向大众普及一下。刚入职时,只是觉得这是一份工作,现在想的是怎么再跨前一步,想把殡仪馆的服务质量再提高一点,我们的专业水平再提升一点,也会去别的省市学习、交流,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。而且,家属的一句‘谢谢’,也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。也希望社会公众给我们多一份理解。”
记者手记
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是这样形容入殓师的:“他们是两个世界的摆渡者,他们是生命终点的守望者,他们是容颜最后的化妆师。”但任何艺术化的形容词,在真实面前都略显苍白,经历这次对话,我只知道他们是和死亡打交道的一群人,在交谈中,他们对于生命的敬畏和职业的认真,让我更加了解了生命的意义,而只有了解了生命的意义,才会更加热爱生命。入殓师这一职业看似冰冷,实际却不乏细腻与温暖,我也希望社会公众能摒弃“偏见”,给予入殓师更多关注与理解。
记者 | 武云卿朱林王佩永金燕玲
通讯员 | 王玉新
编辑| 何小燕
责编| 翁羽
标签:
相关新闻
保险时讯
06-20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